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幼师资源 > 幼儿教案

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

时间:2024-09-13 10:19:34
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4篇

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4篇

作为一名教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。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1

设计思路:

通过撒花片这样一种游戏的方式,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、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。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操作中探索、发现,在操作中培养孩子的观察、比较以及操作能力,同时也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操作结果用语言加以表述,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,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。

活动目标:

1.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记录撒花片的结果,初步感知5的分合。

2.在操作的过程中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,体验操作的乐趣。

活动重点: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记录撒花片的结果,初步感知5的分合。

活动难点:在操作的过程中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。

活动准备:

红、蓝两种颜色的记录笔若干、花片若干(花片一面红色,一面蓝色)、记录单人手一份、小棒人手一根、纸盘人手一份。

活动过程

设计意图

一、导入活动,激发兴趣。(观察花片特征)

1.今天花仙子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漂亮的花片?来看看它是怎么样的?

2.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色花。今天我们要用这个双色花来玩一个撒花片的游戏。

3 二、撒一撒,说一说。(感知5个花片可以分成两份)

1.学看记录单,按要求取数。

(这个游戏怎么玩呢,它需要一张记录单,我们来看看记录单,你觉得要取几个花片?)

2.猜测撒花片结果。

(如果把这5个花片撒在我的盘子里,会出现什么结果呢?)

3.教师示范操作,引导幼儿进行表达。

(5个花片撒出来的结果是怎么样的?)

4.幼儿尝试取花片、撒花片、分花片、说结果。

(我们先取一张记录单,看看上面花片的总数,然后取一样多的花片,摇一摇,撒到你的盘子里,再用魔法小棒把两种颜色的花片隔开来。)

(交流:你的5个花片撒出来的是怎么样的结果?)

三、撒一撒,试一试。(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并表达结果)

1.学看记录单,探索记录方法。

(出示记录单,你觉得撒出来的结果记录在哪比较合适?我给你们准备了红颜色和蓝颜色的笔,我们可以怎么记?)

2.尝试记录第一次撒花片的结果。

(请小朋友把你撒的结果记录下来。)

3.集体交流、验证。

(如果把中间的'小棒拿走,想一想这两种颜色的花合起来会是几个呢?)

小结:虽然它们变成了几个蓝的几个红,可它们合起来还是5个。

四、撒一撒,记一记。(边撒边说,正确记录撒花片结果)

1.幼儿多次撒花片,记录结果。

(下面还有几次撒花片的游戏?继续撒一次记一次。)

2.集体交流,记录不同的结果。

(你撒出来的结果有和我的不一样的吗?教师记录)

(看看我们记录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多少?依次验证)

小结:原来5分成了两个部分,这两个部分合起来还是5。

五、延伸活动,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。

5个花片就能撒出那么多的结果,要是6个、7个花片那又会撒出怎么样的结果呢?

激趣导入,了解花片特征,为下面活动打好基础。

示范讲解撒花片,幼儿通过看、想,了解撒花片规则和要求。幼儿尝试第一次撒花片,在撒一撒,说一说中感知5的分成。

幼儿通过撒一撒,记一记的方式,在操作、记录、交流中,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,再次感知5的分合。

在多次操作中进一步感知5的分合,并用语言表达记录结。

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2

【设计意图】

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,只有在充满兴趣的、积极自觉地观察中才能逐渐的发展起来。由于幼儿对球体的滚动很感兴趣,也充满了好奇,所以我让他们在玩球的过程中,探索球体与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,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,借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力。

【活动目标】

1、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。

2、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。

3、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。

4、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。

【活动准备】

1、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:乒乓球、皮球、塑料球、弹力球、八宝粥桶、茶叶桶、擀面杖、瓶子、正方体积木、长方体积木、圆形的纸片等。

2、大纸箱两个,一个贴“球体”、一个贴“圆柱体”;

3、正方体、长方体、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。

4、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、正方形纸、圆形纸、橡皮泥、胶棒。

5、剪刀、白纸、绳子、水彩笔。

【活动过程】

(一)探索活动:

1、小朋友们,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?请你们找一找,哪些东西会滚动,把会滚动的放在大纸箱里。

2、幼儿通过与伴交流、探索、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。

(二)讨论球体圆柱体的特征:

1、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,并演示证明这些物体可以滚动。

2、引导幼儿讨论:这些物体滚动时都一样吗?有什么不同?

3、让幼儿再次探索,引导幼儿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。

球体: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?摸一摸有什么感觉?像这样圆圆的、没有角的物体,我们把它叫做球体。

圆柱体: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又是什么样子的?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是一样大的吗?你是怎么知道的?像这样长长的、中间一样粗的、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一样大的物体,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。举起你找到的圆柱体让老师看一看。

4、请幼儿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,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。

5、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?哪些物体像圆柱体?

6、小结:球体浑身都是圆溜溜的,会向各个方向滚动,而圆柱体有两个圆、中间一样粗、横着才会前后滚、竖起来时就能站的稳稳当当的。

(三)请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4页,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“找一找哪些是球体、圆柱体”的'活动。

(四)制作圆柱体

1、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,请幼儿在这些材料中,选择自己需要的制作材料,做一个圆柱体,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,教师巡回指导。

2、同伴之间玩玩比比大家制作的圆柱体有何异同,再次 ……此处隐藏9728个字……么叫对称?(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,在大小,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)

2、看一看

3、剪一剪

三"找一找"对称,提高认识

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。

活动反思:

《对称》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,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,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,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:

第一版块:猜一猜

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,并能调动积极性,参与到课堂学习中。因此,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“猜一猜”,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,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,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——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。

第二版块:剪一剪

在传统教学中,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,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,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,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,但不知其所以然。新课标提出: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,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,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,我在导入概念以后,紧接着设计“剪一剪”,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,让学生观察,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,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,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,让学生来剪。这样,学生不仅观察了,还参与了,创造了,学生的积极性很高,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
第三版块:找一找

找对称轴是重难点,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,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、摸一摸、画一画;单独找,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,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,全班交流。

从展示的作业来看,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,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,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。

第四版块:想一想

“想一想”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,有一定的难度,所以在设计时,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,再通过小组交流,派代表全班交流,集体订正,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——对称轴有多条。

第五版块:说一说

数学来源生活,高于生活,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,感受数学的美,所以在课堂最后,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,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,学生非常踊跃,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。学习效果不错。

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14

活动目标:

1、复习4以内的组成,初步学习4以内的加、减。

2、认识"﹢、﹣、﹦"符号,理解其意。

3、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,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。

4、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。

5、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,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。

活动准备:

1、知识经验准备:幼儿已有4的分合的概念。

2、物质材料准备:PPT课件一份、幼儿画册三(23)、有趣的数学(5)

活动过程:

一、教师带幼儿做碰球游戏,复习4以内的组成

1.教师交代碰球游戏规则:今天呀,我想请小朋友们和数字宝宝4来碰球游戏,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4。比如我说:"嘿嘿,我的1球碰几球",你们就说:"你的1球碰3球"。

2.组织幼儿练习。

3.和幼儿正式玩碰球游戏。

二、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加法,认识"+、="

1.教师边出示课件,边根据应用题引导幼儿列算式。

(1)幼儿园里来了一个西藏小朋友,后来又来了两个新疆小朋友,现在一共来了几个好朋友?

(2)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。

教师等幼儿回答后,播放"+、="符号卡片,并把其放在"1、2、3"数字中,形成算式:1+2=3

(3)小结:"+"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,"="就表示一共有多少,合在一起念就是:1+2=3.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。

(4)带幼儿学念算式:1+2=3

2.继续出示课件,带幼儿练习4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。

(1)妈妈买了1个青苹果,又买了1个红苹果,她一共买了几个苹果?这个算式该怎么列?(1+1=2)

(2)水果店里进了1个梨,后来又进了3个梨,水果店一共进了几个梨呢?(1+3=4)

(3)明明先买了2朵花,后来又买了2朵,现在他有几朵花?(2+2=4)

三、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减法

1.教师边出示课件,边带幼儿认识减法

(1)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,走掉了2个小朋友,还剩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呢?

(2)师:剩下2,这个数字是怎么来得呢?

(3)出示"-",带幼儿认识并理解意义,形成减法算式。

2.教师带幼儿练习4以内其他减法算式。

(1)花园里有4只蝴蝶,飞走了1只,还剩下几只?(4-1=3)

(2)体育室里有4只篮球,借走了3只,还有几只?(4-3=1)

3.请幼儿尝试根据算式编简单地应用题。

(1)3+1=4(2)2-1=1

四、组织幼儿操作练习

1.教师简单介绍作业。

2.指导幼儿做练习。

3.带幼儿检查作业。

活动反思:

第三周的星期五,我组织幼儿进行了数学活动《来了几个好朋友》。目标是1、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,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。2、认识“+”“—”“=”符号,理解其意思。

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经验,活动开始,进行了4以内数的组成,通过“碰球”游戏,提高了幼儿的兴趣,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。待他们熟悉了4的组成以后,及时进行引导,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应用题,演示幼儿熟悉的情景,让幼儿仔细观察后用语言表达出来,然后让幼儿在游戏的操作演示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,同时请幼儿完整地说说图片中的意思。大班的孩子对现实生活反而有兴趣,他们有欲望去探索、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。所以,我们选择的演示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。

在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时,方法基本和加法相同,幼儿基本上会根据直观图计算4以内的减法,但是在看图的时候我特别强调,在做减法的'时候一定要把图上的总数一起算进去,不要只看一部分,比如在操作练习题上,有一些小动物的身体或头是转过去的,表示要离开的,幼儿往往在做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转头的不算在总数里了,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:用剩下的来减去离开的。

在集体活动时,幼儿的表现都不错,能大胆地讲述,完整地表达。但是在练习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:加法基本没问题,减法对于个别幼儿来说,稍有困难,老师强调的事情没有完全领悟,只是简单地看图片了。

本次活动我发现本班幼儿整体水平参差不齐,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完成作业,但也有些幼儿对自己缺乏信心,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,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练习本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。因此,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,帮助这部分幼儿树立自信心。

《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4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